Obtenez 3 mois à 0,99 $/mois + 20 $ de crédit Audible

OFFRE D'UNE DURÉE LIMITÉE
Page de couverture de 中城流言

中城流言

中城流言

Auteur(s): amos
Écouter gratuitement

À propos de cet audio

這是一個幫台中量身打造的節目。

百年前,許多人從各地來此成為台中人,他們帶來原鄉的文化、飲食習慣,來到此地,又或許少了傳統的羈絆,這些來自各地的文化層層疊疊互相浸溶,成了此時此刻的台中。

只是,要談台中,不能太正經。
因為「老是正經八百地談台中」,那就不是台中人的 Style。
所以,《中城流言》邀請你放輕鬆,用最自然的語氣聊城市:
聊生活中的空間,聊建築背後的故事,聊一碗大麵羹、一棟老屋、一條讓人懷念的巷子。

每一集,我們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創業者與居民一起坐下來說話,
從城市的細節開始,談地方、談都市傳說,也談那份讓人又愛又煩的生活日常。


節目的最後,我們都會留下「一則給台中的留言」,
那是對台中的祝福,也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mos
Art Sciences sociales
Épisodes
  • 小陳、Josh和愛米粒和罷團的流言(上)
    Nov 19 2025

    台中,常被形容是「不喜歡太正經」的一座城市。但在看似散漫、隨性、甚至帶點混亂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股極強的組織能力—尤其在面對重大公共議題時。這一集的《中城流言》,便從三位最貼近街頭、最靠近罷免現場的核心參與者出發:中六的小陳、工程師爸爸 Josh,以及中四的家具店小老闆愛米粒。他們不是政治人物、不是社運老兵,甚至不屬於同一個社群圈,但因為同樣在街頭看見了某種「不太對勁」的徵兆,而踏入台中罷免運動的第一線。

    節目從他們的個人故事開始。小陳從南投搬來台中,原本只是關心政治、偶爾上街的普通市民;Josh 則是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在青鳥集結外圍支援的工程師;愛米粒在太陽花時代就曾在街頭見證過混亂,也因此更早察覺到情勢中的荒謬。三人分別在不同時刻,因為立法院衝突、三法通過、街頭的失控與無力感,而意識到:「台中不能只是看熱鬧,台中也要出一份力。」

    這一集深入談到「台中罷團」如何成形—不是靠政黨號召,而是靠 LINE 群組、Discord、街頭物資、宮廟文化、早餐店聊天與純粹不服輸的意志串起。中四、中六兩團之間的合作,也展現了台中人特有的變動性:看似鬆散、卻能在關鍵時刻用最快速度聚攏;想法各異、但目標明確時又能迅速執行。節目揭露了運動裡鮮少被看見的面向:衝突與磨合、稀缺人力下的分工、心理壓力下的人際張力,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套「不靠權威、靠默契」的團隊文化。

    此外,主持人 Amos 也帶觀眾重新看見「台中式行動」的文化背景—百年來吸納各地移民、喜歡自由發揮、不太守成規、卻擅長創造新玩法。從「慧成宮」的宮廟梗、從文心森林公園到土地公廟的動員策略、從設計師到家庭主婦都能立刻上手的社群協作……這些都是台中特有的「亂中有序」。

    《小陳、Josh和愛米粒的罷團流言(上)》既是一次記錄,也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在巨大政治壓力下,一座城市的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不可能」變成「也許可以」。下集,則將深入他們面對的種種,歡迎繼續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oir plus Voir moins
    43 min
  • 賴人碩和繼光工務所的流言
    Nov 12 2025

    一位從雲林北港出發、最後「嫁來台中」的建築師,
    一間在中區開放落地窗、能聞到廚房香氣的事務所,
    一場在理想與體制之間不斷拔河的設計人生—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中陳奕迅」賴人碩,聊聊他用建築築夢、也築生活的故事。

    從建築改革社(建改社)到中區的濟光公務所,賴人碩的職業生涯橫跨設計、公共工程與教育。他說:「台灣的公共工程不是沒有好作品,只是每個好作品都得走過痛苦的過程。」

    在他眼中,建築不只是設計圖,更是一場社會的協作。業主、公務員、營造廠與市民的關係,就像一個需要重新找平衡的三角形。這個平衡點,往往藏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衝突裡。

    從眷村修復到城市更新,他特別談到「清水眷村」這個案子—那是一段長達六年的奮戰,也是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想像。他說:「我們可以保留紋理,但也要創造新的連結。讓空間,繼續有生命。」

    節目最後,當被問到代表自己建築人生的一首歌時,他選了陳奕迅的〈披風〉—「你以為我屬於天空,我感覺你才是英雄。」

    那是屬於建築師的浪漫,也是他們面對現實時最溫柔的抵抗。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總有一群人,用自己的方式讓生活有了形狀。

    這一次,《中城流言》帶你聽見建築背後的真心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oir plus Voir moins
    58 min
  • 南園酒家翁老闆的流言
    Nov 5 2025

    *本集流言調查局首席調查官:吳靜宜
    ---------------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不願面對卻無法否認的核心。
    台中的核心,在舊城。
    舊城的心跳,在巷弄裡、在地下道裡、在老屋斑駁的牆壁上。
    而今天,我們邀請到一位把人生「下半場」押注在舊城的人—南園酒家翁老闆。
    他原本可以在美國或在傳統產業裡繼續沿著體制工作,
    卻因一種「宿命」般的感覺,決定回到台中,回到後車站生活的起點。
    從在中興大學附近的小店開始,到如今進駐百年老屋「南園酒家」,
    這段旅途交織著創業、地方暗潮、舊城再生,以及台中人獨有的性格。

    本集,我們一起探問:
    🔹 台中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不上不下?其實是「左右逢源、隱性強韌」。
    介於南北之間,能與誰都合、哪邊都去得了。
    有時慵懶,有時骨氣上身,一旦被逼急,反而爆發力驚人。

    🔹 舊城區的困局與可能
    台中總是把舊東西丟掉,再去追逐下一個更亮的夢。
    但翁老闆認為:真正的力量在於讓老建築重新成為 正資產
    不是只靠補助或個人熱血,而是建立新商業與城市治理之間的「中介機制」。

    🔹 城市美學,是加法還是減法?
    凌亂的電線桿、殘留的徒步區鐵架、歷史斷面被遮蔽,
    台中的 bug 不是缺建設,而是缺減法與整併
    而若舊城能以人為本、全域徒步、保留生活肌理——
    也許,故事就會重新湧現。

    翁老闆在世界繞了一圈,發現最值得投注的舞台還是在這裡:
    在看似平凡的街廓之中,藏著最台中的味道。
    你心中的台中,是什麼模樣?
    你認識這座城市的真身了嗎?
    讓我們一起透過流言,說出真心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oir plus Voir moins
    53 min
Pas encore de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