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de couverture de 电影32:《昨日青春》(Happyend)| 友谊的多重宇宙

电影32:《昨日青春》(Happyend)| 友谊的多重宇宙

电影32:《昨日青春》(Happyend)| 友谊的多重宇宙

Écouter gratuitement

Voir les détails du balado

À propos de cet audio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部关于友谊与青春的新片,来自新人导演空音央(NeoSora)。他还有另一重为人熟知的身份,即著名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之子,影片的英文名“Happyend”正是取自坂本龙一的同名曲。这部电影像一个万花筒,以看似简单的故事棱镜折射出了丰富的议题。日本高中校园+近未来+电子音乐迷热的设定,会让我们看到影片的第一眼就幻想它或许具有躁动、不安、焦虑等气质。然而,当我们耐心看完却会发现,这是一部轻盈中带着沉重,荒诞里包裹忧伤的电影。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既是关于青春的,更是关于政治的。它让我们思考,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和本质与自己不同的人成为朋友,或许也就知道结构性的症候在哪儿。所有个体都有因为身份而感到痛苦的时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在政治性抑郁的时刻如何选择我们的生活。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围绕《昨日青春》,展开讨论了日本社会的种族身份、灾害政治、青春物语等等丰富的议题,在讨论中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了日本的街头,感受大地震来临前夕街道空间中所弥散的特殊氛围。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并留言给我们,说出你的观影感受! 【我有嘉宾】新叶:坐标中国上海,博士候选人,关注媒介、电影与视觉文化。不多:电影研究者,“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成雪岩: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在读,影评人,“粉红色的弗洛伊德”主页君。【鼓瑟吹笙】[02:48] 为影片打分[06:56] 观影后的第一感受[10:38] 地震的设定在这个片子中为何重要[13:30] 导演说影片灵感其实来自历史上的三次大地震[21:10] 由地震形成的灾难政治[26:53] 监控的呈现在这个片子里为何显得独特?[28:41] 从结局来看,两位主角的关系是“he”吗?[30:12] 他们代表了不同形式的抵抗[33:28] 从移民问题看日本民族的独特性[34:37] 用“酷儿”来形容两位男主角的关系恰当吗?[37:00] 友谊本身就有很多种可能性[41:28] 当与《怪物》比较时[44:11] 令人着迷的还有小团体的友谊[48:25] 最爱的镜头语言[51:36] 镜面中的空间设计[55:51] 大量使用电子音乐的意义[01:05:00] 监控笑料与反技术主义[01:11:32] 为什么说影片最终展示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凝聚力 【承筐是将】《横道世之介》(冲田修一,2013)《怪物》(是枝裕和,2023)《想象之光》《帕亚尔·卡帕迪亚,2024》《性梦爱三部曲:梦》( 达格·约翰·豪格鲁德,2024) 【人之好我】本期剪辑:新叶本期音乐:WORLD(Variation)获取地址:https://music.163.com/song?id=2627768043&uct2=U2FsdGVkX187N2WRKso5TQp8J/N1RE3cWQuy0IUgwxQ= 【示我周行】在一般的讨论当中,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银幕之上的所听所见为起点,然后辐射到电影创作者、电影生产和社会语境,而“画外音”是我们特别策划的一档播客,顾名思义,在“画外音”中,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大家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ID: Spectator-s)和我们的小红书:画外音Voice-Over。可获取更多电影资讯,并向我们传递专属于你的“画外音”!同时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 Spotify和小宇宙上收听我们的精彩节目。
Pas encore de commentaire